摘要:
1、苏轼诗中常有哲理性的句子,如《题西林壁》中的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就告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,会有不同的结果;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也蕴含着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”的哲理。 2、《清平乐》整首词以“春归何处”这一句为总起,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寻觅。作者寻春不见,内心充满了寂寞,正如词中所写的“寂寞无行路”“无行路”的意思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。 3、《清平乐》写的是初夏时节,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惜春之情。 4、《清平乐》中突出表现词人对春天及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的句子是:若有人知春去处,唤取归来同住。词中表明春天已过,初夏已到的句子是:百啭无人能解,因风飞过蔷薇。(注:蔷薇花期是5——9月,花开时连春接夏。)(因风:顺着风势) 5、《寒食》的前两句用花、柳两字点明仲春(“三春”即早春、仲春、暮春)景色;后两句用汉宫、五侯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。 6、《十五夜望月》中“十五夜”指的是中秋节的夜晚,诗中能照应题目“望月”的景物是中庭地白树栖鸦, 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是冷露无声湿桂花。
学否网(网址:www.xuefou.cn)旗下含有小学题库站(超过1W份Word电子版)、作文站(各单元同步作文范文)、问答站(孩子学习生活等问题)、习题生成站(无限免费生成习题)。
1下语文 2下语文 3下语文 4下语文 5下语文 6下语文
小学家庭教育常见问题及解答
小学题库学习资料推荐
小学语文同步作文范文推荐